讲述人:孟鲲鹏 巩义市总医院芝田卫生院精神心理科医生
核心提示: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记者采访了一个乡镇卫生院的精神心理科医生,通过他的讲述,让我们试着去了解孩子们心中的“隐秘的角落”。
“看到孟医生住在院区,我心里踏实多了。”国庆假期前,一个家长把患有躁郁症的孩子送到巩义市总医院芝田卫生院,她眼神里满是期待。9月15日芝田卫生院精神心理科开诊后,半个月共住进4个患者,其中3个是未成年人。
这几年,未成年人心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统计数据显示,在各种情绪障碍中,有30%是抑郁症。在临床诊断上,抑郁症、躁郁症、强迫症和双向情感障碍是未成年人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
最近,开学这个话题一直牵动着我。因为就在中秋假期后,我们巩义市总医院校医平台群里,收到一堆“学生不想上学”的校医反馈,必须尽快让学校和家庭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从事精神心理科诊疗十多年,我觉得自己更多时候是个“倾听者”。之前在门诊坐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问题。
一个患有强迫症的少年,坐车时必须挨个数路边的树,上楼梯时数着一级级的台阶,强迫性不停地洗手,关门必须关上七八次心里才安稳。
有次对一个孩子做心理测评时,也让家长一起做,才发现原来同样的问题长期存在于这个家庭,然而却长期被忽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只是孩子的问题吗?我也在想我这个角色,到底能帮助孩子些什么。
未成年人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内外因都有。内因主要和生物学遗传因素有关,外因主要是童年时父母离异造成心理创伤、性格上出现孤僻偏执等。
精神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治疗。从发病到治疗,时间越短越好,然而因为病耻感,往往家长不知道,孩子也不说,延误了治疗时机。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总是批评多表扬少,抓住孩子的缺点经常批评,就像俗语说的“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其实,这是一种教育误区,孩子会产生一种“自己无能”的错误想法。
从小学到大学,“打怪升级”的路上总会出现多道难关,谁能保证每一关都能过去?
成长的道路上,每个孩子都曾有个“隐秘的角落”。孩子面对生活和社会,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限,对于家长来说,更应该和孩子成为朋友,不分长幼尊卑,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很多时候,医生这个角色还有“桥梁”的作用。患病的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反而愿意听医生的。医生能做的,就是尽量通过多种平台和方法,比如义诊、讲座、健康教育等,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借助县域医共体建设,巩义市目前派驻了100多名专职校医进驻各中小学校,通过心理测评、课堂教育等随时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对青少年来说,与心理疾病的对抗也是“打怪升级”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需要家庭和社会一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