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下称《目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新版目录,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专业学位,可授博士专业学位。一时间 “书法无学”的争论此起彼伏。此次目录调整带来怎样的影响,书法专业博士将如何培养,日后可能增多的书法高等教育人才能否被就业市场容纳?诸多问题也迎面而来。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帅向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今年的学科目录和2011年颁布的版本比较起来看,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新增了几个艺术门类——书法、戏曲和曲艺,它们是艺术学的学科门类下新增加的艺术门类,“艺术专业博士从无到有”。他认为,这一调整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学科设置的制度自信。

1

调整意义何在?

增强了对“专业学位”的重视 体现了学科设置的制度自信

对于此次《目录》中关于书法的调整,有一种传播颇盛的说法——“书法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对此,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帅作出澄清:“此次学科目录调整并非如书法界约定俗成的说法,即‘书法升级为一级学科’,相反,此次连上一版学科目录中已有的‘美术学’一级学科都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一级学科(艺术学)和六个专业学位(美术与书法即是其中一个专业学位)。”但他向记者表示:“书法的地位确实提升了,以前目录里没有书法,现在有了,但书法的地位不是提升为一级学科,而是和一级学科并列的专业学位”。

据祝帅介绍,此次《目录》的调整,只针对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学位招生,但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层次最高的国民教育形式,其调整将对整个学术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很多其他目录也将参考该《目录》,具有示范和引导效应。此次“书法与美术”成为专业学位,“等于是国家在研究生教育里重视了书法,进而书法在社会上一系列随之而来的提升也都会发生”。

此次《目录》的一个重要调整,是增强了对“专业学位”的重视。祝帅指出,艺术门类下“专业学位”的数量首次超过“一级学科”,且直接出现在正文而非附录中,专业学位的学位授予级别也从硕士提升到了博士,他称之为“从无到有的艺术专业博士”。

此外,祝帅指出,今年的学科目录和2011年颁布的版本比较起来看,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新增了几个艺术门类——书法、戏曲和曲艺,它们是艺术学的学科门类下新增加的艺术门类。他认为,这一调整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学科设置的制度自信。

他解释说,这些学科过去没有列入学科目录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科”本身是从西方传来的,不是中国特有的。“这次学科目录里面新增加的书法、戏曲和曲艺,可以说都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一些中国有西方没有的学科,在学科目录里面也加以强调和重视,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读。”

2

如何培养书法博士?

设置了博士后,会让书法人才分流 要避免培养出只会动嘴皮子的人

如何培养和检验书法专业博士的培养质量,同时避免书法文化性的忽略,仍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祝帅指出当下书法界对于书法专业学位博士的培养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怎么培养国家没有明确,这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开展研究的工作,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急迫的工作,一定要做的工作。”但他也指出了可以实践的方向,比如拓展书法实践的边界观念。他指出,人们有一种思想惯性,觉得只要是研究生就要写论文,专业学位得到强调之后,在以后的培养上,完全可以试验一种不写论文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方式,专业学位人才可以凭借实践来获得学位。其中,书法实践并不局限于书法作品的创作,也包括书法字体设计、书法文字创意、书法的国际传播、书法进入大众传媒等。在抽检时,可能就是抽检他们的书法创作、国际传播的一次实践等。

祝帅认为,设置了专业学位博士之后,会让书法人才分流。“以后如果是做理论研究的博士,完全不设实践课或者只设最低限度的实践课就可以了。反之亦然,以专业学位培养的书法博士,他的理论课就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它的理论不是纯书法史的理论,有可能是一些书法应用的理论,比如说怎么样来评价书法,怎么样用书法进行好国际传播,这种应用理论”。

对于当下的调整可能会降低学科学术性的质疑,祝帅认为,这不但不会降低艺术学科的学术性,反而会更加突出这些学科的特点。他认为,这六个学科本身就是创作实践,“如果书法专业的人才只会写论文而不会写字,这才是悲哀”。

祝帅认为,这种设置也是一种“纠偏”,“避免我们培养出来一些只会动嘴皮子,缺乏动手能力的理论人才”,“艺术创作的初心毕竟是艺术实践、审美意象的创造,而不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给艺术的创造服务,给它提供引领的,它非常重要,我们不否认它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也不是艺术教育的全部。”因此他觉得,对于专业学位的强调,会让艺术的学术研究更加贴近实践,更加回归艺术教育的初心。

现实问题

毕业生会流向何处?

据大皖新闻2021年10月报道,安徽省教育厅就书法专业毕业去向落实问题曾以宿州学院举例,该学院书法学已有5届毕业生(2021年待教育部联合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确认,未计入),共计210人。其中,升学15人,考取公务员、国家(地方)基层项目、事业单位招考25人,自主创业5人,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就业165人,服务区域书法及书法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0届书法学专业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5.65%,最终毕业去向落实率100%,其中升学7人,占比15.2%;根据第三方跟踪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所从事职业与专业相关度为68.4%,就业满意度为79.0%;从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90%以上对本专业毕业生评价较好。可见,近七成书法生毕业后都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有不少人对这种书法高等教育可能会铺展开来的趋势感到担忧,日后可能增多的书法高等教育人才是否能被就业市场容纳,又是否会造成中小学教育的专门化,加重学生的负担?

对此,中南大学当代东方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向彬教授在采访中一一作出了解释。

据向彬介绍,他从2005年开始带书法硕士研究生,如今已带了50多名学生,他们中有约20多个学生在高校工作,有一部分在中小学里,也有学生去往出版社、文化机构、公务员系统等。他指出,现在社会上在思考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把高校当成了职业技术学院,而实际上,书法专业学生既可以继续干专业相关的事情,也可以在大学教育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后,依凭自己的综合素质进入其他行业。

至于想要继续做对口职业的书法学生,目前已经有相关工作正在开展,在推动书法高等教育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保障他们的就业,并且使这些人才供不应求。他了解到,教育部现在已经在成立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以针对书法教育做一些工作,如制定书法教师资格证的考核,这一举措将促进书法教育通道的打通,使得书法师范人才供不应求,也确实会带来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专门化。他认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专门化是一件好事,且不存在“增负”的问题。

( 罗丹妮 实习生 邓宝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