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古时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有关花朝节的明确记载始于隋唐,但其形成期应早于文献记载。《陶朱公书》就有“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的说法。

一直以来,赏花经济依赖性强,受制于花期时间短、季节性强等特点,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不过,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得益于各地赏花与城乡旅游的结合、产品的创新以及产业链的延伸等,赏花经济的“短板”正逐渐补齐。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经济、挖掘当地多元价值,将符合要求的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实践基地范围。

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相关产业的不断完善,赏花经济将逐渐释放更大的潜力。

而我国自古就有赏花的传统,洛阳牡丹和扬州芍药在宋代时并称于世。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赏花不仅属于春天,中国特有的地理气候,月月花开次第,形成了我国“十二花神”民俗文化,赏花风俗跟随物候的变化。赏花活动与诗词、音乐、艺术、服饰、歌舞有机融合,形成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休闲活动。

近日,东莞观音山举办了首届花朝节,精心打造的百花舞台,可沉浸式、百花簇拥观看表演,十二花神互动、簪花巡游……观音山广邀市民共赴花朝盛会!

观音山管委会主任陈景玉向作者介绍,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花朝节与中秋节相对应。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是因地而异的。

他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周边游“出圈”,而赏花旅游更是周边游的“宠儿”,踏青赏花成为城市居民大饱眼福的“必选”项。赏花经济要“常开不败”,我们需要融入“赏花+”模式,以花海为基础,植入本地特色,拓展传统“赏花经济”范畴,推进“赏花经济”由单一的“门票经济”向“二次消费”转型。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花朝节布置在感恩广场,并设有十二花神主题系列打卡场景。作者看到一些身着汉服的游客摆着各种pose融入场景,合影拍照留念。

清代蔡云有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讲的正是百花盛开为花神祝寿的景象,而历代文人墨客赏玩百花仙子,文笔下竟弄出许多趣闻轶事来,渲染出了十二个月的花神来,使得一年中“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了。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观音山是中国首家民营的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港、深、莞、广等核心城市都在其1小时经济圈内,是集森林氧吧、文化体验、姻缘许愿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曾获“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森林美景摄影地”、“粤港澳大湾区年度最佳生态旅游企业”等殊荣。

当作者问及观音山为什么想到以赏花季来做文章时,黄淦波给出了他的答案。

“疫情反复,大家都难,观音山作为东莞最大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既有责任也希望通过此次春暖花开季,打造“美丽经济”为当地增添活力。”观音山董事长黄淦波说,想先从环境的提升入手,做大美丽文章,盘活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多层次、精细化的旅游体验。观音山举办的首届花朝节不但是一个将景区内的春日美景悉数展现、留存的活动,更是一场以传承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为背景的文化盛宴。观音山一直注重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后也将不断推陈出新,为传承中华文化献策献力。

每一个春天都会如约而至,景区内,绚烂花海之中,身着汉服的少女沉浸式的游园显得更为生动鲜活。此时的她们,既是春日的观赏者,也是春日花海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整个景区充满了明丽热闹的春之气息。所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外如是。(观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