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严重干旱、洪水……今年,全球多地出现多起极端天气事件。联合国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中,明确指出人类活动影响已造成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当下我们正处于怎样的气候状态?人类引发的一系列气候问题,是否已迫在眉睫亟需改变?《新闻1+1》连线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共同关注:全球变暖,拉响红色警报?

实锤!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化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巢清尘:这份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干扰越来越明显,从最早的1990年IPCC推出的第一份报告,当时认为人类活动是极少的干预,到2013年第5次评估报告的时候,95%以上的信度都认为人类活动是主要的因素。在这份报告里,更进一步地强化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干扰。我们看到干扰从原来的大气圈,对温度、降水,现在包括海洋、冰冻圈、生物圈里都可以识别到,以及很多重要的极端事件。所以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的温室气体,它给我们带来日益美好生活和现代化发展红利下,也给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严峻的气候状态可逆吗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巢清尘:从现在的观测和研究来看,气候系统很多层面都已经反映出了大量的极端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还在不断发生,所以现在只能说它已经在急剧影响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但是不能说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

如何理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1度的影响力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巢清尘: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1度的影响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比如说高温热浪、暴雨洪水、冰川的融化、冻土的消融、海平面的上升,很多极端事件的发生。如果未来温升上升1.5度的话,那全球人口中每5年遭遇一次高温热浪人口的比例,就会达到14%,如果上升2度的话,就会达到37%,所以我们看到实际上它影响的范围、广度和深度都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变化会影响我们整个人类的生存、生产以及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粮食生产、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

全球变暖对中国有何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巢清尘:因为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气候类型非常复杂,气候区域差异也非常大。仅以温度为例,从1961年到2020年,中国平均气温大概每10年上升0.26度,全球大概是每10年上升0.20度,所以中国实际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比如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温度的变化基本是同期全球的2倍,青藏高原这些年冰川消融、冻土退化、气象灾害也非常多。对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年极端降水、强台风,特别是这两年看到很多台风位置、路径不断向北移动,再加上海平面上升,实际上现在出现了很多复合型灾害,这种灾害对整个国家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一系列行动能起到什么作用?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巢清尘:由于人类的干扰,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排放从工业革命就开始,是历史累积造成的。我们看到中国作为全球的一分子,一直在积极行动,我们在减排方面的努力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增速起到重要贡献。这些年由于我们不断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等一系列努力,天越来越蓝,环境更好了,包括它对高质量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作用,促进了科技创新,也带动了一些新兴产业的就业。从全球角度来说,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来承担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实际上是对全球最好的贡献,也是一个最好的示范,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很多经验可以跟他们分享。

气候问题迫在眉睫,全球必须通力合作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巢清尘:从报告的一系列数据中,我们能看到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的确非常紧迫。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努力,才能建设更好更美丽的地球家园。

(原标题:全球变暖,拉响红色警报?对中国有何影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