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其中港深“双城三圈”发展布局备受关注。如何做强香港—深圳这一极,着力打造深港“双城经济”、讲好“双城故事”?香港“北上”、深圳“南联”如何更好对接?深港创新要素如何便捷高效流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为此建言献策。

建议将口岸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打造香港北部都会区,将有助于提升深港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为促进深港高质量发展、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注入更多动能。”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黄兰发表示。

作为深港合作的重大平台,深港口岸经济带已经纳入广东省、深圳市“十四五”规划。为进一步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发展,黄兰发建议,中央层面一方面在规划上支持深港口岸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更好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协同建设。另一方面,在政策上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罗湖口岸区以及香港毗邻区域等在融合发展方面先行示范,辐射带动香港北部都会区整体开发建设。

推进设施“硬联通”机制“软联通”

黄兰发还建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规则机制互联互通,不断提升深港两地高度融合水平。其中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议以更大力度支持深港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皇岗口岸重建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利用科技手段优化口岸通关体验,便利两地人流、物流、数据、资金等要素更高效流动。

在规则机制“软联通”方面,黄兰发建议探索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商事规则等经济运行规则两地衔接,推进教育、医疗、民生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两地深度融合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认为,要深化拓展实施“湾区通”工程,实现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研究在更多粤港、粤澳口岸创新人员通关新模式,加快推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落地,促进人员车辆往来便利化。

全国政协委员、香缤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许明金则建议,引导民间资本直接参与、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参与北部都会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扩大直接融资。

建国际科创中心需高端人才支撑

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是重要内容。如何促进深港科技创新要素便捷高效流动?黄兰发认为,要支持共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支持深港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新田科技城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承载地,统筹谋划布局,加强互联互通,注重优势互补。

全国政协常委林建岳建议,希望中央支持港深合作发展“新田科技城”,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起,构建更具规模的科创产业区,带动更多内地及国际科研机构、科创企业进驻,打造港深科创“小硅谷”和年轻人初创发展园区。(陈小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