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杭州市教育局发出《关于严禁违规操办或参加“升学宴”“谢师宴”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自觉抵制“升学宴”、“谢师宴”;严禁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职工违规操办或是参加学生及家长操办的“升学宴”、“谢师宴”;将排查违规违纪线索,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顶风违纪者一律从严处理,对典型案例一律通报曝光。

尊师重道是优良传统,感恩图报是美好品质。正值毕业季,学生和家长因为感激老师教导关怀,想请老师吃一顿饭;老师应邀参加庆祝宴席,借此与同学举杯告别;双方的心情均可理解。不过,谢师宴这种物质化的表达方式,对于淳朴的师生关系而言,一直存在不小的争议。有些家长觉得不答谢,心里过不去;有些老师觉得不参加,抹不开面子。但令公众担忧的是,看上去充满温情的谢师宴,其实早已经变了味儿。一些地方流行大操大办,一桌酒席动辄上千元以至更高;一些家长被迫跟风,见别的家长都掏腰包,自己也不得不请;更有甚者,希望老师在毕业手续等升学琐事上对孩子额外照顾……一顿本不该请、不该吃饭,被吃成了炫富的资本、体面的工具,甚至是贿赂的筹码。

五花八门的“谢师宴”,暗含“醉翁之意”;这样的饭局,既玷污朴素的“谢师”之风,也背离严肃的尊师之道。杭州市对于违规操办、参加“谢师宴”下达的一声禁令,既是叫停答应赴宴的老师脚步,也为压根就不想掺合其中的老师硬气“撑腰”,同时也能让家长们松口气。当下正是毕业季,此时发布这则通知,严明纪律红线、刹住不正之风的目的相当鲜明。通知中不仅明明白白地警示老师,别赴所谓的“谢师宴”;“有一起查一起”的严厉态度及对违纪者通报曝光的处罚措施,也是提前打预防针:真吃了谢师宴,必将体会到这桌饭有多“难吃”。老师不赴“谢师宴”,是对教师刚正形象的维护,也是给学生再上一堂廉洁课。

感恩老师的方式有很多种,一个真诚的鞠躬、一封真挚的感谢信,一个同学们自发准备的小节目,都将使老师倍感欣慰。主角不赴宴,谢师席就开不了,相信会有许多更单纯的谢师形式,传递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在这个升学与告别的夏季,希望变味儿的谢师宴不止在杭州无人品尝,其他城市的学生和家长,也能从中受到启发,选择简朴、节俭的感恩方式。

(记者:殷呈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