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就业难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求职者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另一方面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常态化缺工。青岛市城阳区围绕就业这个民生问题,转作风、强能力、促发展,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近日,在2021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上,城阳区获评“2021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以赛为媒集聚高端人才
2021年12月,全国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落幕,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凭借退役锂离子电池低碳绿色循环利用项目拿到了银奖。
经过对接,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为张涛团队提供了免租3年的120多平方米办公场所和400平方米加速实验室,还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很快,张涛带着项目和被他游说来的伙伴们,踏上了扎根城阳创新创业之路。目前,该企业已针对新型电子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综合技术开发和推广,设立了未来循环技术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等联合成立产学研基地,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
“我们坚持平台思维,以赛聚才,在人社部与省人社厅的支持下,每年举办一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同时举办博士后科研成果交易大会和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项目入园发展。”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相关负责人王宝刚表示。2021年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共接收博士后参赛项目608个,评选出各类获奖项目100个,最终达成落户意向博士后项目30余个。
畅通供需对接渠道
“我之前待业在家,一个月只有1700多元的失业金。现在我实现了再就业,一个月收入四五千元。”谈起新工作,青岛润兴塑料新材料有限公司员工孙庆国说。
前段时间,孙庆国回家待业,生活困难。城阳区棘洪滩街道掌握情况后,及时与城阳区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中心取得联系,根据孙庆国的自身条件和求职意愿,从采集的岗位信息中遴选了部分岗位,点对点对其进行了推送。最终,孙庆国选择了现在这个岗位并成功入职。
城阳区畅通供需对接渠道,创新打造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会客厅、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中心,全面建成政策信息发布、公共就业服务、招才引智服务、劳动用工服务和劳动关系服务等五大平台。这些平台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线上每天发布招聘信息、每周举办“直播带岗”活动,线下定期开展人力资源机构和企业洽谈会、人社政策宣讲会等活动,全力为求职者谋岗位,为招工者找工人,为创业者搭平台。城阳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促进科科长侯文建介绍,去年城阳区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
城阳区聚焦区内重点产业布局,重点推进青岛世纪通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打造胶州湾北部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去年,城阳区人力资源机构达到687家,28家纳统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机构完成营收22.87亿元,增速达23.1%。这些机构共为近1200家用人单位、40万人次的劳动者提供服务,成功为企业推荐高端人才150人次,引荐各类人才8000余人。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让“有技能、好就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对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引领意义。城阳区积极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为劳动者搭建施展本领和交流提高的平台,评选各工种优秀技能人才,进一步充实全区技能人才队伍力量。
城阳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职业能力评鉴科科长王珍龙介绍,去年城阳区举行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设立了计算机、机电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12个专业23个项目,基本覆盖了全区骨干专业和主导产业的技术工种,契合了全区产业发展特色和企业生产实际需求。
在技能培训方面,城阳区加大扶持力度,去年补贴性培训4.1万余人,发放补贴资金4000余万元。城阳区还创新启动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周勇为代表的“青云岛”技能人才服务企业平台,帮助各类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高技能人才资源共享,助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