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各地各校纷纷探索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开展课后服务(以下简称“双减”)的有益路径。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为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改进育人方式,探索出了适合学校发展的“双减”之路。

建立作业超量预警机制,搭建科学减负“脚手架”

新疆的黄昏总是来得特别晚。初二(8)班班主任王双利踩着夕阳余晖来到班级,他凝视着班级公告牌上的今日作业,先是拍照发家长群,请家长提意见,接着随机挑选出5名学生,详细询问学生对作业的看法。王老师经过思考后,拨通了数学教师的电话,商量着能否删减几道练习册上的习题。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建立作业超量预警机制,通过教师自查、学生反馈、家长监督三重手段,防止作业总量大、学生负担重的问题。

备课组长、任课教师是各科作业量和时长的责任人,班主任是控制当日全部作业总量的责任人。若作业总量较多,班主任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班级作业要及时在电子班牌向学生和教师公示,每两周家长公示一次。

作业超量预警机制下,精准研判当日作业总量并适当删减,满足学习需求的同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对于班主任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初二(1)班班主任朱云波介绍了自己的方法:“判断一个科目作业量是否超标,不是取决于成绩优异的同学,而是取决于那些作业速度相对慢的同学。为此,我们在班里专门成立了作业反馈小组,小组由作业速度相对慢的同学组成。”

王双利则认为,家校联动是非常重要的,“要不定期地跟家长沟通交流,了解清楚学生在家做作业的情况,比如一般几点写完作业,写作业时状态怎样,学生积极性高不高等。”

各科教师是作业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英语教师普君看来,科学布置作业有如下几个窍门:“一是课堂上设置小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制定相应的作业量。二是设置基础作业和弹性作业,为个别学生量身定制作业,兼顾个体差异。三是要重点突出,着力训练重要知识点。”

创新课后服务评价机制,打造学校“引力场”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看来,课后服务除了解决“三点半难题”外,更重要的是对素质教育的拓展。然而,调查发现,当前的课后服务存在着活动单一、学生缺乏积极性,时间设置不合理、学生放学遭遇晚高峰,教师缺乏专业性、难以满足学生需要等问题。

如何吸引学生回归校园,让学校成为“引力场”?为此,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搭建了课后服务评价机制:一是定期开展调研,通过线下座谈会、线上问卷调查邀请家长参与调研。二是随机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课后服务,请家长提出意见。三是鼓励学生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参与多种类型的课后服务项目。

在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卞海龙看来,课后服务评价将“双减”转变成了学校、家长、学生三方互动的协同工作,而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这体现的是以生为本、将学生需求放在首位的理念。

卞海龙介绍,经本学期调研发现,学生喜欢动手性强、实用性强、参与度高的社团课程,如编织类、球类、美食类和制作类等,因此保留了上学期排名前20的社团课,新开发了27个社团课,主要为动手性强和参与度高的社团课。调整之后,学生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初二(3)班学生刘禹恒表示:“学校不仅保留了我们最喜欢的社团活动,而且又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进行了改进,大家都选到了自己心仪的社团。学校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也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充实。”

建立教师保障机制,固牢家校沟通“桥梁”

“说压力不大是假的,‘双减’开展以来,我们不能再沿用老一套工作方法了,必须推陈出新,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教师是夹在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群体,我们不仅要承受学校的工作压力,还要尽力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挑战非常大。”谈及“双减”施行后的工作情况,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的教师们都有说不完的话。

“‘双减’取得实效,关键在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翠表示,在“双减”工作中,不管是校内教学减负提质,还是课后服务多元有益,教师都是影响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昂然看来,在“双减”背景下,作为连接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教师群体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家长对于孩子享有更好的教育有迫切的需求,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政策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因此,教师其实是处在需求方和监管方的双重压力下。”

为了减轻教师的压力,提升工作积极性,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制定了针对教师的保障机制。

“首先是定期的心理疏导。我们聘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焦虑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校领导以及中层干部与一线普通教师、年级组长谈心谈话,了解教师诉求。其次是工作时间的安排。学校要求有课后托管工作的教师坚守岗位到20:00才放学(时差原因),没课的教师18:00就可以下班回家。一周5天,平均每位教师只有一至两天是20:00下班。最后是合理的奖励体系,我们根据教师工作量予以经济补贴或者物质奖励,受到了教师的一致欢迎。”教务科副主任徐龙旭说。

(记者 张赟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