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地辅导、服务科研进程中每个环节的专利事宜,更授人以渔,通过不定期举办培训、讲座等,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专利意识和相关技能。在实验室的政策引导和强力支持下,潘孟冠再一次加快了自己创新的步伐。

2020年,初来实验室不久,潘孟冠很快就明确了5G定位系统在工程应用中亟须解决的硬件损伤误差校正等关键技术挑战。基于多年雷达领域的研究经验,在进行了大量文献查阅和专利检索后,他先后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测试方案的性能,他不满足于仿真实验,而是跟工程开发人员一道在微波暗室中和多种应用环境中采集真实数据,不断对算法进行验证和优化。

从当年8月到次年6月,他和团队的小伙伴们日夜奋战,成功将所提出的“天线误差盲校正”以及多种快速定位参数估计算法用于实际系统中,定位精度相比最新5G标准提升1个数量级,算法运行时间则降低2个数量级。“我们的方法用在室内小基站上之后,行人或者车辆行驶在室内环境时,也能获得一个较高精度的定位效果。智慧工厂中的智能机器人巡检、人员室内导航和地下自动泊车都能用得上。”

此后,潘孟冠作为第一发明人,接连提交“定位参数估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等相关专利,并在实验室的引导下布局和提交相关PCT专利。“查专利的过程可以启迪思维,写专利的过程可以总结反思,申请专利则可以对创新形成保护。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无线通信更是当前各国竞相抢跑的新赛道。” 潘孟冠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说创新塑造未来,那知识产权则为创新创造一路保驾护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