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的鲜花自动贩卖机正在悄然升级成门店。前不久进驻四惠东地铁站内的鲜花超市,就以“无人售货”和浪漫的装潢吸引了不少乘客拍照打卡。但络绎不绝进店参观的乘客中,却少有掏钱带走一束鲜花者。一边是还将在地铁站持续布局20余家鲜花超市的计划,一边却是“叫好不叫座”的销售现状。让鲜花走进日常生活成为消费习惯,商家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鲜花超市开进地铁站
无人售货、氛围浪漫、鲜花低价、植物猎奇……这些引人注意的关键词,都可以用来形容网红鲜花品牌“弗洛花园”。前不久,弗洛花园在四惠东地铁站的站厅层开设首家无人售货鲜花超市,大约20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着100多种鲜花和植物,每束售价9.9元的小束鲜花和多肉植物是主打品种。无论是常见的玫瑰、雏菊,还是较为猎奇的猪笼草、海藻球等,在这里都能找到。
与普通鲜花店不同的是,这家店铺是无人售货体验店,消费者在挑选好商品后可以在收费台自助扫码结账。货架上除了摆放着满满当当的各类鲜花、绿植,还有不少帆布袋、花瓶等周边产品。“希望可以通过植物的日常化零售,唤起人与自然的互动。”弗洛花园方面介绍说。
日常负责打理店面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鲜切花保质期较短、损耗率较高,多肉叶子上有指甲的掐痕、地上有散落的花叶是常事,维护鲜花是比推销鲜花更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能在最佳状态售出,这些鲜花就会从货架上撤下进行回收处理。
“打卡”的多掏钱的少
虽然吸引了不少市民进店观赏、驻足拍照,但鲜花超市似乎有些“叫好不叫座”。工作日18时左右正值地铁晚高峰,但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内,只有3位顾客买了鲜花和多肉,总价一共29.7元。
“这是我第二次从鲜花超市买花。”花9.9元购买了一束粉色绣球花的市民陈女士说,四惠东地铁站是她通勤的必经车站。有了这家花店,“工作一天的疲劳感都可以一扫而空。”
但对于更多市民而言,地铁站似乎并不是个适合买鲜花的地方。“到这里还要继续换乘,手里拿着鲜花很不方便。上下班通勤的人大都赶时间,也没有很多时间闲逛、挑选。”在超市中停留了一阵子却空手而归的市民李女士认为,鲜花超市开在地铁站可能不是长久之计。
“浪漫消费”何时日常化?
2016年前后,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浪漫”需求,鲜花电商开始出现。许多平台以“包月预订、一周一束花”的方式得到了年轻消费群体的认可,也悄悄培育出庞大的鲜花日常消费市场。2019年以来,鲜花自动贩卖机开始出现在各个小区和地铁站,为鲜花市场打开了新零售之路。简单操作扫码支付后就可以自助购花,买鲜花开始变得像买饮料一样便捷。
不过,这种商业模式的好日子似乎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鲜花自动贩卖机刚刚大面积铺开时,弗洛花园曾表示,自动贩卖机一到两天就需要补一次花,人流量大的地铁站里甚至一天就要补两到三次。但近日记者走访多个地铁站发现,弗洛花园早期铺设的鲜花自动贩卖机处境惨淡。
在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一台鲜花自动贩卖机里空无一花,玻璃门上贴着“设备维护”的字样;而在地铁6号线的草房站、常营站,14号线的将台站、九龙山站和平乐园站,除了九龙山站的售货机空了半数格子,其余几台售货机中的鲜花鲜有人问津。
据弗洛花园方面介绍,受疫情影响,去年上半年已经将小区、写字楼里的线下鲜花驿站全部撤掉。截至今年8月,弗洛花园在北京地铁铺设了70台鲜花驿站,这个数字也远低于此前计划的500台。
地铁站里浪漫的鲜花生意为何日渐低迷?在业内人士看来,鲜花自动贩卖机刚在市场铺开时,消费者主要追逐新鲜感,而在地铁站的场景下,往来匆匆的通勤乘客很难转化为固定客源。
此外,由于鲜花保质期短、损耗率高,采用标准化的方式贩卖非标准化的鲜花,也面临不小的困难。浪漫商业模式的培育,还需花费不少工夫。
(记者 杨天悦 实习生 赵天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