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今年两会期间,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用“一枚鸭蛋”进行了生动阐释。她说,一枚鸭蛋卖出去了才能称之为产品,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销售服务后才能发展成产业。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此前不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乡村适宜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如何保障产业发展有力有效?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此提出多项建议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红在3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她认为,乡村产业振兴不是照搬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也不是把城市的低端产业向农村转移的过程,应构建以乡村特色为基础、以城乡融合为推力、以农民创业为抓手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稳定脱贫,推动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柑橘科学研究所所长彭际淼将目光聚焦农业供给质量。他认为,许多地区的农业产业规模已经上来,但经济效益没有多大起色。他建议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提交了一份关于大力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业产业振兴,最大的问题是标准化,最难的问题也是标准化。”她建议,在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构建具有安全监测、预报、预警功能的完整系统,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党总支书记王萌萌认为,应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量上下功夫。她建议以产业为支撑,创新优化经营机制。通过发展股份合作经济、优化利用专项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回村创业,促进产业发展,实现集体、个人双增收。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关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议题。他在提案中指出,每年我国约有6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转化率仅40%左右。他建议,构建“专家领衔、依托企业、引领农民”的协同创新体,合力攻克产业技术“瓶颈”,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企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利益联结、优势互补、联合经营、合作共赢”等新型经营机制,推进经营规模化、装备现代化。

乡村振兴路上,铿锵之声频传,也将步履铿锵。(陈 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