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各级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这一通知引发热议,被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定。
未成年人沉迷网游,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早已经是一道社会难题。网络游戏内容良莠不齐,价值观混乱,使得未成年人的上网环境乌烟瘴气。就算是正儿八经的游戏,因为在产品设计时“下套”,往往让人欲罢不能,未成年人更是难以抵挡诱惑,在学校里想着游戏,一回到家便玩游戏。不仅耽误了学习,一些人还在游戏上投入巨资,引发家庭乃至社会矛盾。游戏中虚拟的成就对应的是现实中学习成绩的下滑,玩游戏时短暂的快乐更有可能造成终生的遗憾。
跟网络游戏抢未成年人,就是在抢人生,抢未来,不容有失。近年来,采取了诸多限制未成年人网游的措施,比如网游实名制、建立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打击乱七八糟游戏等等,不能说没有成效。但在一段时间内,对“你情我愿”市场逻辑的重视大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游戏开发企业依旧生意火爆,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2021年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人网民比例占到62.5%,在疫情期间对网络游戏的依赖程度有所上升。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的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不少学校和家长仍反映标准宽松,建议从严压缩。
沉疴需下猛药。保护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绝非儿戏。此次新规再次压缩网游时间,一周只能玩3小时,还只能在周五六日和法定节假日。这无异于在未成年人和网游之间,做了一道物理隔绝。
虽然各游戏企业发布的数据称,未成年人在全部玩家中占比不高、对游戏收入贡献率很小,但也势必会影响到游戏企业收入,甚至失去很多未来的玩家。游戏企业要明确,大幅压缩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长压根就不是钱的事儿,不是一场各方竞相角逐的游戏,更不要动跟监管躲猫猫的把戏。把通知对企业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确实负起主体责任,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从网络游戏中抢出来的时间,要转化为拓展未成年人成长的空间,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凝心聚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不让未成年人的人生在网络游戏中迷航。
(原标题:一周只能玩3小时!不让未成年人在网游中迷航)
(记者 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