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买到了中意的依云水。”40岁的乔安告诉记者,2.4元一瓶的价格,让她觉得低价也能享有生活品质。
与乔安一样的,还有90后精致女孩小康。她将这家折扣店戏称为线下“拼多多”。
以上是记者近日在深圳来福士好特卖探店,采访部分消费者时记录的片段。
近两年,好特卖、嗨特购、小象生活等折扣连锁零售店异军突起、迅速扩张,成为商业新宠。但店内选品有硬伤、行业运营模式可否持续等质疑的声音也不断涌现。
临期食品为引流工具
二三线产品“唱主角”
一个工作日下午4点30分,记者来到深圳一家好特卖店内。店面大约100平方米,前来购物的人并不多。店员告诉记者,晚上或者周末时人流量大,顾客较多,有时候买单还得排队。
店内主要为休闲类食品和生活日化品,价格尤为吸睛。在醒目的黄色标签上,左上角为小字号的经销商指导价,标签正中是字体扩大数倍的售卖价格,商品距离保质到期在2个月到9个月之间,折扣从1折到5折不等。记者逛店期间斩获颇丰,一箱24瓶的依云矿泉水60元,再加上元气森林的气泡水、出前一丁的面条、德运牛奶、奥利奥饼干等,结算下来将近100元,相比正价省了超100元。
不过,记者发现,相比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品牌,大量新品牌已成为店内的主力商品。店内更多的是一些二三线品牌如宏泰记、杨生记、新农哥等,以及一些不太知名的品牌。这些商品大都为正期产品,产品类别囊括咖啡、巧克力、螺蛳粉、小火锅、卤味等,在包装设计上主打国潮风和极简风,售价基本为五折左右。
对于好特卖这类折扣零售店的生意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临期食品更多是一种引流工具,而毛利更高的二三线产品才是其主营项目。既赚取了厂家的推广费,也获得价差带来的利润,再加上临期产品带来的收益,可谓一箭三雕。”
资本入局扩张迅猛
三年后规模400亿
品类丰富、价格便宜,令折扣零售店迅速出圈。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2021年临期食品行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达318亿元,行业保持6%的增长率,并将会持续增长。2025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将达401亿元。
资本更是闻风而动。公开资料显示,包括好特卖、繁荣集市、小象生活、嗨特购、嗨购猫在内的不少品牌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融资。天眼查APP显示,好特卖自2019年9月以来,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云九资本、金沙江创投、五源资本、嘉远资本等等。其中,更是在2020年6月、9月及2021年8月分别获得了三轮融资,已成为折扣零售赛道的头部企业。
有了资本加持,好特卖扩张迅猛,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个重点城市布局了400余家门店,预计未来三年门店总数将超过5000家。
传统商超巨头也纷纷抢滩折扣店。苏宁易购旗下首家折扣超市年初开业,并计划在2022年开出100家门店。此外,包括永辉、家家悦、人人乐、盒马等企业也已纷纷布局折扣店业态。
商品货源不稳定
消费者吐槽频频
然而,赛道火热的背后,临期商品货源不稳定的问题愈发凸显。记者了解到,目前临期商品需求暴增,货源越来越紧张。随着大数据分析越发成熟,大家对进货量的估计日趋准确,出现临期商品的概率也将越来越小,临期商品缺货的趋势不可逆。
这一点在好特卖线下店里得到了印证。消费者小朱告诉记者,一些品质有保障、自己熟悉的大牌经常会出现缺货的情况。有时退而求其次,选择购买店内同类不知名品牌,却发现食品不是口味不满意、就是品质差强人意。
记者在大众点评、美团和小红书等平台上也发现有消费者吐槽,甚至还有人发布了相关避坑指南。其中有一条就是:慎买折扣店里的不知名品牌,因为体验感太“鸡肋”,真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当临期大牌商品货源不稳定、主营产品“难堪大任”,被资本推动的线下“拼多多”们究竟能走多远呢?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不能单从产品本身来看折扣零售店这个赛道。从商业模式来看,临期折扣店一方面可以化解流量困局,另一方面也给新品牌提供了铺货渠道,从行业本身来说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在新消费崛起的背景下,新品牌的产品迭代速度很快,年轻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不断升级。商机一直存在,对于单一企业来说,如何走得更远,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管理和运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