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颁布百日,成人培训接棒K12,成为企业争相抢入的领域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成人培训的领域广阔,不仅涵盖大学生培训,也包含公考、教考等职业类考试的培训,此外,各类技能、证书培训也属成人培训的范畴。截至11月3日,2022年国考、研考的报名和2021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都刚刚结束。以国考为例,数据统计显示,2022国考共有212.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庞大的考试群体,让外界开始频频注意到成人培训这条赛道。但长期以来,复购率低、难成规模都是成人培训面临的痛点。而为规范成人培训市场,各类监管政策、合同范本也正陆续发布。

“公考热”未降再现“教资热”

继“公考热”之后,“教资热”再次成为多方热议的话题。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多地的报考人数再创新高。以武汉为例,据“武汉发布”的消息显示,本次教资考试武汉市共有12.89万考生参加,考生规模也排在全国各城市第一位。同时,据教育部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考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人数,比2018年增长了38.5%。

而老生常谈的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热度同样未曾消退。

据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消息,2022国考共有212.3万人通过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同时,2021年研究生考试的报考人数也达到377万人,较2020年的341万人增加36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不容忽视的是,不管是研考、教资,还是国考,大学生都是这些考试的重度参与者。那在整个成人培训赛道上,大学生又是否能成为对培训机构而言最重要的用户群体呢?

对此,文都教育集团副总裁汪华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学生具备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原始能力。“从高考结束到步入大学,大学生能保持一种学习的惯性。同时,尽管大学生没有自主收入,但他们也在为完全进入社会而准备,在这个阶段,家长是愿意为他们考证、考试去给予支持的。”

成人培训开始“内卷”?

实际上,自今年以来,特别是“双减”政策颁布之后,转型成人培训业务,已是不少K12培训机构的共同选择。据北京商报记者梳理,高途已升级旗下的考研业务,新东方也提出升级回归大学生业务的策略。但在成人培训领域,目前已不乏中公教育、文都教育、华图教育这样的老牌培训机构。

“据我们观察,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学的机构,策略和做法是不同的。”汪华阳表示,以场地选择为例,很多K12培训机构趋向在市中心选择旗舰地标,少儿类机构会倾向在商场。“像我们则是会倾向选择大学城或是大学周边,让同学们步行就能到达一个比较好的场地。仅从基础硬件的角度来看,机构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汪华阳也坦言,在地面落地上,目前并未感受到很强烈的竞争感。

“中小学培训和成人培训的理念不同,这会导致机构在产品设计、交付,甚至产品服务人员的设置上都不同。”汪华阳进一步指出,中小学培训更注重于结果的导向,大学生群体则应该更关注感受。“机构要做的是如何去辅助他,引领他去达成一个怎样的目标。”

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同样认为,K12培训机构转型做成人培训,无异于重新创业。“实际上像教资考试、公务员考试、考研这些业务品类都已经是红海了,进入红海市场,没有两把刷子是很难做的。”

竞争之外,监管提速

针对“双减”后K12赛道机构切向成人业务,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则认为,新机构的加入会给市场增加供给,势必打破原来行业领头羊的“垄断定价权”。“教育行业是没有办法垄断的,但领头羊有首定价权,而更多机构进来后,这种‘垄断定价权’不复存在,竞争加剧将导致客单价下跌,获客成本提高。”

“或许曾在K12领域内发生过的事,会在考证类的成人培训领域再发生一次。”葛文伟告诉记者。

“双减”政策的监管让K12培训赛道哑了火,而为促进整体教育培训市场的规范化发展,针对成人领域的监管政策也在陆续发布中。

据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管理的通知》,要求广告内容中不得出现“无需学习”“无需上课”等虚假违规内容,不得出现“快速取证”“免考包过”“考不过退款”等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此外,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联合制定《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的培训机构作出规定。据示范文本要求,机构在提供相关培训服务时,不得向学员作出保过、包过、保证取得证书、考试不通过退费等承诺。同时,不得引导或主动为学员提供各类信贷服务。

“监管维度上,在K12培训领域的整顿到一定阶段后,同样的监管手段一定会复制在素质教育、成人教育领域。整体教育领域的监管都将趋严。”葛文伟表示。

(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