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布2021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显示,与2020年相比,影视剧中的烟草镜头数量有所上升。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控烟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虽然吸烟问题成因复杂,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媒体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影视剧中吸烟的镜头和画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群体起到误导或诱导作用。从控烟群体的角度讲,能够阻断青少年吸烟,才能实现有效控烟的目标。因此,净化荧屏,在影视剧中控制吸烟镜头数量,非常有必要。

从媒介传播的意义上讲,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不仅没有体现烟草的危害,而且通过隐秘的方式不断美化吸烟行为。影视剧中吸烟的角色往往带有主角光环。有的创作者通过吸烟镜头塑造人物冷峻、独立、强悍的形象,很多镜头都将吸烟行为与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并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节点插入吸烟镜头。早期,这类镜头出现在港台电视剧中。如《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点烟的镜头被奉为经典。在好莱坞电影中,烟民也显得浪漫、性感和聪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里,吸烟是一件时髦的事,影视剧中女性形象通过抽烟显示自己的权势,提高个人魅力。黑帮老大等反面形象“霸气潇洒”的抽烟姿势,也让一些青少年崇拜模仿。但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角色的吸烟形象,都对观众具有诱导作用,其“涵化”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形塑青少年的追随行为。此外,影视剧毫不避讳地展现演员在公共场所吸烟、敬烟和在密闭空间当着他人吸烟的场景,暗示吸烟是一种正常的社交手段,并通过这些镜头增强人物权威感,烘托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这严重违背了当前我国有关控烟的政策,对控烟宣传起到了负面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对人群影响甚至超过烟草广告。

尽管我国自1996年就已开始施行《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要求电影电视剧主管部门加大对影视剧吸烟镜头的审查,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吸烟镜头,最大限度地降低影视明星吸烟镜头对青少年的影响。但是,影视剧吸烟镜头去年却不降反升。从社会因素上来看,现实社会中烟草行业已形成了一套显性的营销话语,烟草被塑造成普通人的“口粮”和精神快感的源泉,其普遍性很难从日常生活情景中彻底剥离。烟草还是社会交往、人脉积累的重要媒介,其口感、档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关系的亲疏远近。烟草在生活中的常见性、普遍性使其轻而易举地被编剧利用,被导演采纳并被演员演绎。

从行业因素来看,利用烟草刻画人物形象的难度低、成本低。人物内在的情绪、心理活动一般需要通过外在手段呈现出来,而吸烟恰恰是一种对演技难度要求较低的手段,其表演已逐渐模式化。《花样年华》中,周慕云在烟雾中诉说内心的孤独;《金陵十三钗》中玉墨通过抽烟体现自己在风月场中工作的性质。但如今的影视剧对吸烟镜头的使用逐渐落入模式化的窠臼,使剧情显得烂俗。

在影视剧中控制吸烟镜头数量,须从影视剧行业内部与外部共同发力。首先,影视剧行业应尽快形成共识,共同净化荧屏。从投资方到拍摄团队应全方位提高思想认识,减少吸烟镜头的设计。如果编剧通过桥段设计,让明星在屏幕上向公众传递“吸烟有害健康”的正向信息,势必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其次,相关管理部门或机构应明确界定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概念和范畴,完善审查制度和标准,要求影视剧制作单位切实减少不必要的吸烟镜头。严格控制以“艺术需要”“个性化表达”为名出现的吸烟镜头。在表现确需出现吸烟镜头的历史人物时,也应在充分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吸烟镜头的时长和频率。再次,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曾设脏烟灰缸奖,专门揭露有过多吸烟镜头的影视作品。这样的举措有利于提高影视剧行业的意识,促进正确创作理念的普及。最后,控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公共事务。观众的意见对创作者和整个行业都具有约束和导向作用。观众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评分、评论等形式形成舆论监督倒逼机制,监督影视剧从业者剔除剧情中非必要的吸烟镜头。

概而言之,给影视剧“控烟”是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影视行业、监管部门、社会组织、观众群体共同发力,净化荧屏,才能使控烟举措落到实处。

(任孟山、王琳)

推荐内容